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_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百度云

       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2017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卷一

2.2012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法理学)单选题

3.2021法考客观题模拟试题:知识产权法(1.14)

4.司法考试历年试题解析:民事法(三)d

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_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百度云

2017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卷一

       11.某法院在审理一起合同纠纷案时,参照最高法院发布的第15号指导性案例所确定的“法人人格混同”标准作出了判决。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在我国,指导性案例是正式的法的渊源

        B.判决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C.法官在该案中运用了类比推理

        D.在我国,最高法院和各级法院均可发布指导性案例

        试题答案

        C

        试题解析

        A选项错误。我国正式的法的渊源包括宪法、法律和国际条约等,指导性案例不是正式的法渊源。

        B选项错误。规范性法律文件针对不特定的一类人或一类事,可以被反复适用。判决针对特定的人与事,不能被反复适用,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C选项正确。本题中,法官参照指导性案例,从指导性案例与在审合同纠纷存在的相似性出发,推导出在审案件可以适用指导性案例的“法人人格混同”标准,这正是类比推理的过程。

        D选项错误。在我国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发布指导性案例。

        12.“当法律人在选择法律规范时,他必须以该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为基础,也就是说,他必须对该国的法律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掌握,更为重要的是他要选择一个与他确定的案件事实相切合的法律规范,他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法律的字面含义,还要了解和掌握法律背后的意义。”关于该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

        A.适用法律必须面对规范与事实问题

        B.当法律的字面含义不清晰时,可透过法律体系理解其含义

        C.法律体系由一国现行法和历史上曾经有效的法构成

        D.法律的字面含义有时与法律背后的意义不一致

        试题答案

        C

        试题解析

        A选项正确。法律人要想将一定的规范适用在特定的案件中,就必须要把当事人向他叙述的纯粹生活事实转化为“法律事实”,而这一“法律事实”并非自始既存地显现给判断者,毋宁必须一方面考量已知的事实,另一方面考虑个别事实在法律上的重要性,以此二者为基础,才能形成案件事实。因此法律适用就是一个在事实与规范之间来回循环考察的过程。

        B选项正确。“他必须以该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为基础选择法律规范”,把规范放到整个法律体系去理解其含义,这就是运用了法律解释方法中的体系解释。

        C选项错误。法律体系是由一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制度构成的,不包括历史上曾经生效的法律。

        D选项正确。任何一个法律术语均有其字面含义,运用法的文义解释的方法就可获得。但法律人在选择一个与他确定的案件事实相切合的法律规范,他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法律的字面含义,还要了解和掌握法律背后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某些情况下,法律的字面含义与其背后的意义并不是一致的,就需要运用体系解释、历史解释或目的解释之方法获得可适用的法律规范。

        13.有学者这样解释法的产生:最初的纠纷解决方式可能是双方找到一位共同信赖的长者,向他讲述事情的原委并由他作出裁决;但是当纠纷多到需要占用一百位长者的全部时间时,一种制度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就成为必要了,这就是最初的法律。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反映了社会调整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规律

        B.说明法律始终是社会调整的首要工具

        C.看到了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在法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D.强调了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

        试题答案

        A

        试题解析

        A选项正确。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的调整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初期的社会调整往往是个别调整,即针对具体人、具体行为所进行的只适用一次的调整。当某些社会关系发展为经常性、较稳定的现象时,人们为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而为这一类社会关系提供行为模式,于是个别调整便发展为规范性调整,即统一的、反复适用的调整。

        B选项错误。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首要工具是近代法治国家实践的结果。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是习惯,融法律、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于一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开始与道德、宗教相分离,在社会调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法律并非自始就是社会调整的首要工具。

        C选项错误。本题中仅体现出原始社会的调整方式由个别调整向一般调整发展的过程,并未显示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也体现不出法律与宗教、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因此D选项错误。

        14.关于法的现代化,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内发型法的现代化具有依附性,带有明显的工具色彩

        B.外源型法的现代化是在西方文明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孕育、发展起来的

        C.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外来因素是最初的推动力

        D.中国法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司法主导型

        试题答案

        C

        试题解析

        A选项错误。根据法的现代化的动力来源,法的现代化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内发型法的现代化和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外源型法的现代化是指在外部环境影响下,社会受外力冲击,引起思想、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最终导致法律文化领域的革新。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依附性和反复性,本民族的有识之士希望通过变法以图民族强盛,带有明显的工具色彩。

        B选项错误。内发型法的现代化是指由特定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法的内部创新。这种现代化是一个自发的、自下而上的、缓慢的、渐进变革的过程,是在西方文明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中孕育、发展起来的。

        C选项正确。外源型法的现代化是指在外部环境影响下,社会受外力冲击,引起思想、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最终导致法律文化领域的革新。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依附性,外来因素是最初的推动力。

        D选项错误。当代中国法的现代化是立法主导型,在立法领域的工作比较容易推进,因此我国法的现代化在制度层面上发展较快。

        15.《汉书?陈宠传》就西周礼刑关系描述说:“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关于西周礼刑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周礼分为五礼,核心在于“亲亲”“尊尊”,规定了政治关系的等级

        B.西周时期五刑,即墨、劓、剕(刖)、宫、大辟,适用于庶民而不适用于贵族

        C.“礼”不具备法的性质,缺乏国家强制性,需要“刑”作为补充

        D.违礼即违法,在维护统治的手段上“礼”“刑”二者缺一不可

        试题答案

        D

        试题解析

        A选项正确。西周的礼有五个方面,通称“五礼”:吉凶军宾嘉。其核心是亲亲尊尊,既包括政治关系的等级,也包括血缘亲属关系的等级。

        B选项错误。先秦五刑通常包括墨、劓、剕、宫、大辟,这五刑对贵族官僚同样适用,只是在适用刑罚上享有一定的特权。

        C选项错误。西周时期礼已具备法的性质。

        D选项正确。西周时“出礼则入刑”,刑是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

        16.秦统治者总结前代法律实施方面的经验,结合本朝特点,形成了一些刑罚适用原则。对于秦律原则的相关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确定,以身高作为标准,男、女身高六尺二寸以上为成年人,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B.重视人的主观意识状态,对故意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对过失行为则认为无犯罪意识,不予追究

        C.对共犯、累犯等加重处罚,对自首、犯后主动消除犯罪后果等减轻处罚

        D.无论教唆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对教唆人均实行同罪,加重处罚

        试题答案

        C

        试题解析

        A选项错误。秦律以身高作为判定是否成年的标准,低于六尺五寸的为未成年人。

        B选项错误。秦律重视故意与过失犯罪的区别,故意诬告者实行反坐,主观上无故意,按告不审从轻处理。

        C选项正确。秦律对共犯、累犯加重处罚,自首减轻处罚,犯罪后主动消除犯罪后果的,可以减免处罚。

        D选项错误。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加重处罚,并非反坐教唆罪名

        17.唐代诉讼制度不断完善,并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唐律据证定罪的原则?

        A.唐律规定,审判时“必先以情,审察辞理,反复参验,犹未能决,事须拷问者,立案同判,然后拷讯,违者杖六十”

        B.《断狱律》说:“若赃状露验,理不可疑,虽不成引,即据状断之”

        C.唐律规定,对应议、请、减和老幼残疾之人“不合拷讯”

        D.《断狱律》说:“(断狱)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

        试题答案

        B

        试题解析

        A选项错误。这是唐律讯囚时的法律规定,规定了拷问的条件和数量,与据证定罪原则无关。

        B选项正确,本选项中是对赃罪的证据进行检验,如果无可疑之处,可以援引断案。

        C选项错误。该条指对享有一定身份,和老幼残疾之人,本着恤刑的原则不予拷打,与据证定罪原则无关。

        D选项错误。该条所引指的是审理案件必须引用律、令、格、式的正文,体现的不是据证定罪原则,而是案件审判的规范化,是唐律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规定。

        18.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两宋时期的买卖、借贷、租赁、抵押、典卖、雇佣等各种契约形式均有发展。据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契约的订立必须出于双方合意,对强行签约违背当事人意愿的,要“重蜫典宪”

        B.买卖契约中的“活卖”,是指先以信用取得出卖物,之后再支付价金,且须订立书面契约

        C.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并有“(出举者)不得回利为本”的规定,防止高利贷盘剥

        D.宋代租佃土地契约中,可实行定额租,佃农逾期不交租,地主可诉请官府代为索取

        试题答案

        B

        试题解析

        A选项正确。宋代强调买卖之债双方的合意性,对强行签约违背当事人意愿的,要“重蜫典宪”。

        B选项错误。宋代“典”中的“活卖”,通过让渡物的使用权收取部分利益而保留回赎权的一种交易。

        C选项正确。宋代借贷契约将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举有利息,又称“出息”,规定:“出举者不得回利为本”,不得超过法律规定收取高利贷盘剥。

        D选项正确。地主与佃农签订租佃土地契约,可实行定额租,若佃农过期不交地租,地主可于每年十月初一至正月三十日向官府投诉,由官府代为索取。

        19.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以后,罗马法长期不受重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关于罗马法复兴,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罗马法可以满足当时西欧各国一般财产和契约关系发展变化的需要,始得以复兴

        B.复兴运动约从公元10世纪开始

        C.评论法学派在复兴运动中,起到了开创作用

        D.注释法学派致力于罗马法与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促进了罗马法的研究和适用

        试题答案

        A

        试题解析

        A选项正确。罗马法复兴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西欧的法律状况同商品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极不适应,而罗马法是资本主义社会前调整商品生产者关系的最完备的法律,这一法律遗产可以满足当时西欧各国一般财产和契约关系的发展变化的需要。

        B选项错误。罗马法复兴始于公元1135年在意大利北部发现《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原稿,始于12世纪。

        C选项错误。注释法学派在复兴罗马法运动中,起到了开创作用。

        D选项错误。评论法学派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使罗马法的研究与适用有了新的发展。

        20.关于英美、大陆两大法系特点的表述有:①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②以制定法为主要渊源;③以日耳曼法为历史渊源;④法官对法律的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⑤以归纳为主要推理方法;⑥以演绎法为主要推理方法;⑦诉讼程序传统上倾向于职权主义,法官起积极主动的作用。下列哪一归纳是正确的?

        A.属于英美法系特点的有:①③⑥⑦

        B.属于大陆法系特点的有:②④⑤⑦

        C.属于英美法系特点的有:①③④⑤

        D.属于大陆法系特点的有:②③⑤⑦

        试题答案

        C

        试题解析

        A选项错误。③⑥⑦属于大陆法系的特点,不属于英美法系。

        B选项错误。④⑤属于英美法系的特点,不属于大陆法系。

        C选项正确。

        D选项错误。⑤是英美法系的特点。

2012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法理学)单选题

       四、案例分析题

       15.渔民赵某于1992年出海打鱼,遇风浪一直未归。1998年其妻钱某不得已向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赵某有两个孩子,分别为赵甲、赵乙,赵某夫妇有房屋6间,渔船1条(已经随赵某失踪而灭失了),摩托车1辆。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后,赵某留下的遗产开始继承。房屋1间由其父亲继承,其余财产均由钱某和赵甲、赵乙继承。赵某死后,钱某生活十分困难,1999年,钱某将摩托车卖给了同村的孙某。后迫于生活压力,钱某又将赵乙送给李某夫妇作为养子。2000年,钱某改嫁给周某。这件事情让赵某的父亲无法理解,经劝阻无效后,向法院提出要求自己作为赵甲的监护人,理由是钱某作为赵甲的监护人对其不利。不久,周某死亡。2001年,赵某回来了,原来当时被海风刮到A国,失去记忆,现被送回。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赵某的父亲是否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变更赵甲的监护权?为什么?

       2.赵某是否有权要求其父亲返还继承的1间房屋?为什么?

       3.赵某是否有权要求孙某返还摩托车?为什么?

       4.如果钱某对赵某仍然有感情,赵某与钱某的婚姻关系能否自动恢复?为什么?

       5.赵某是否有权要求李某夫妇解除与赵乙的收养关系?为什么?

       正确答案:

       1.父母是未成年人的当然法定监护人,只有在父母确实无能力履行监护职责,以及确实明显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情况下,才可能取消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本案中,钱某改嫁是其应有的权利,不构成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情况,因此,赵某的父亲无权要求改变钱某担任赵甲的监护人。

       2.被宣告死亡的人回来后,因继承法而取得其财产的自然人应返还所取得的财产或者给予适当补偿,因此,赵某有权要求其父亲返还继承的1问房屋。

       3.无权。如果原物已经被第三人合法取得的,可不予返还。孙某取得摩托车是合法取得的,因此,赵某无权要求其返还。

       4.不能。被宣告死亡人的配偶已经再婚的,即使再婚后配偶他方又死亡的,其与配偶的婚姻关系不能自动恢复,但可通过再次登记而缔结婚姻关系。

       5.无权。被宣告死亡人的子女被他人合法收养的,被宣告死亡人不能以收养未经其同意而主张收养无效,要解除收养关系应与收养人协商解决。

2021法考客观题模拟试题:知识产权法(1.14)

       9.卡尔·马克思说:“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关于马克思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从性质上看,有民主的法律,也有专制的法律

        B.在实行民主的国家,君主或者国王不可以参与立法

        C.在实行专制的国家,国王的意志可以上升为法律

        D.实行民主的国家,也是实行法律至上原则的国家

        答案B

        考点法的本质

        解析选项ACD说法正确,选项B说法错误。法的本质反映为法的阶级性,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故在实行专制的国家,国王的意志可以上升为法律。同样,在实行民主的国家,君主或者国王也是可以参与立法的。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从法官裁判的角度看,下列哪一说法符合条文规定的内容( )

        A.条文涉及法的渊源

        B.条文规定了法与政策的一般关系

        C.条文直接规定了裁判规则

        D.条文规定了法律关系

        答案A

        考点法律条文

        解析本题选项A符合条文规定内容。“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其内容反映的是法官在进行裁判时“依据选择”的适用,而非法与政策的一般关系。其规定法官进行民事活动裁判时,首先应有法必依,在法律空白的情况下,遵守国家政策,法律是中国当代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而国家政策是中国当代我国法律的非正式渊源。故该条文涉及法的渊源。

        11.2003年7月,年过七旬的王某过世,之前立下一份“打油诗”遗嘱:“本人已年过七旬,一旦病危莫抢救;人老病死本常事,古今无人寿长久;老伴子女莫悲愁,安乐停药助我休;不搞哀悼不奏乐,免得干扰邻和友;遗体器官若能用,解剖赠送我原求;病体器官无处要,育树肥花环境秀;我的一半财产权,交由老伴可拥有;上述遗愿能实现,我在地下乐悠悠。”

        对于王某遗嘱中“我的一半财产权”所涉及的住房,指的是“整个房子的一半”,还是“属于父亲份额的一半”,家人之间有不同的理解。儿子认为,父亲所述应理解为母亲应该继承属于父亲那部分房产的一半,而不是整个房产的一半。王某老伴坚持认为,这套房子是其与丈夫的共同财产,自己应拥有整个房产(包括属于丈夫的另一半房产)。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王某老伴与子女间的争议在于他们均享有正式的法律解释权

        B.王某老伴与子女对遗嘱的理解属于主观目的解释

        C.王某遗嘱符合意思表示真实、合法的要求

        D.遗嘱中的“我的一半财产权”首先应当进行历史解释

        答案C

        考点法律解释

        解析选项A错误。王某老伴与其的子女和老伴在遗嘱的内容上存有理解上的分歧之间的争议在于房产如何分配,但争议焦点不是双方均有而不是他们双方均有正式的法律解释权。

        选项B错误。王某老伴和与其子女对遗嘱各自的理解属于文义解释,而非主观目的解释。

        选项C正确。王某过世前立下“打油诗”遗嘱的行为是在其意思表示真实且合法有效的情况下作做出的,属于合法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选项D错误。各种法律解释方法之间有一个位序或位阶关系,现今大部分法学家都认可下列位阶:(1)语义学解释;(2)体系解释;(3)立法者意图或目的解释;(4)历史解释;(5)比较解释;(6)客观、目的解释各种法律解释方法之所有具有不同的功能,是因为它们各自指出了在法律解释中考虑的因素不同或提出问题的视角不同。据此可知,本题中,遗嘱中的“我的一半财产权”首先应当进行的是文义解释,而不是历史解释。

        12.中学生小张课间打篮球时被同学小黄撞断锁骨,小张诉请中学和小黄赔偿1.4万余元。法院审理后认为,虽然2被告对原告受伤均没有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原告毕竟为小黄所撞伤,该校的不当行为也是伤害事故发生的诱因,且原告花费1.3万余元治疗后尚未完全康复,依据公平原则,法院酌定被告各补偿3000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

        A.法院对被告实施了法律制裁

        B.法院对被告采取了不诉免责和协议免责的措施

        C.法院做出对被告有利的判决,在于对案件事实与规范间关系进行了证成

        D.被告承担法律责任主要不是因为行为与损害间存在因果关系

        答案C

        考点法律证成和法律责任

        解析选项A、B错误。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本题本案中,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告小张的损害虽然是有小黄直接造成,但小黄对此因为缺乏伤害的主观故意,而不构成侵权。其被告不存在违法、违约的行为,法院酌定判决其被告各承担3000元的补偿费是基于公平原则的法律规定,故不属于法律制裁。

        选项B错误。不诉及协议免责,是指如果受害人或有关当事人不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就实际上被免除,或者受害人与加害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同意的免责。本案中,受害人向法院起诉了,并不存在不诉免责的情况。另外,受害人也没有与加害人达成同意免责的协议,即也不存在协议免责的情况。也非采取了不诉免责和协议免责的措施。

        选项C正确。法律人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无论是依据一定的法律解释方法所获得的法律规范即大前提,还是根据法律所确定的案件事实即小前提,都是用来向法律决定提供支持程度不同的理由。在这个意义上,法律适用过程即为一个法律证成的过程。本案中,题法院依据公平原则作出了有利于被告的判决,正是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对案件事实与规范间进行证成的结果。

        选项D错误。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本题案中,被告小黄的行为与原告小张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虽然法院不是基于侵权判决被告承担法律责任不是基于此,而是但是也是考虑到被告行为与原告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才适用公平原则,判决被告向原告各补偿3000元故被告承担法律责任主要不是因为行为与损害间存在因果关系。

        13.张老太介绍其孙与马先生之女相识,经张老太之手曾给付女方“认大小”钱10100元,后双方分手。张老太作为媒人,去马家商量退还“认大小”钱时发生争执。因张老太犯病,马先生将其送医,并垫付医疗费1251.43元。后张老太以马家未返还“认大小”钱为由,拒绝偿付医药费。马先生以不当得利为由诉至法院。法院考虑此次纠纷起因及张老太疾病的诱因,判决张老太返还马先生医疗费1000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

        A.我国男女双方订婚前由男方付“认大小”钱是通行的习惯法

        B.张老太犯病直接构成与马先生之医药费返还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

        C.法院判决时将保护当事人的自由和效益原则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

        D.本案的争议焦点不在于事实确认而在于法律认定

        答案D

        考点法律事实和归责原则

        解析选项A错误。习惯的含义很宽泛,既指个人习惯,也指社会习惯,其之所以能够成为法的非正式渊源是因为它是特定共同体的人们在长久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是该共同体的人们事实上的共同情感和要求的体现,也是他们的共同理想的体现。但本题案中,男女双方订婚前“认大小”钱的做法仅是一种习俗,还不能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故不是习惯法。

        选项B错误。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本题案中,仅仅有张老太犯病这一客观情况并不能直接引起马先生之医药费返还的法律关系,还需要结合马先生将其送往医院并为其支付医药费的情况才能引起。因此,张老太犯病还不属于法律事实,其属于“事实构成”。

        张老太是在向马先生讨要“认大小”钱时犯病,后来,马先生为其垫付医药费。但马先生又以不当得利为由诉至法院,经法院判决得以张老太返还马先生医药费1000元,张老太的犯病没有与马先生返还医药费直接构成法律事实,其属于“事实构成”。

        选项C错误,。公正原则要求综合考虑致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多种因素,做到合理区别的对待。本案中,法院在做判决时考虑此次纠纷起因及张老太疾病的诱因,是基于公平原则,而非自由和效益原则。

        选项D正确。法院考虑到此次纠纷的起因是马先生先行垫付了张老太的医药费,以及张老太是因为索要“认大小”钱时发生争执而犯病才导致后来构成的不当得利,才做了如下判决。法院并非是基于效益原则作出的判决,而是基于公平原则,其公正要求综合考虑使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多种因素,做到合理区别的对待。所以其争议的焦点并非事实的确认而在于法律上的认定。本案事实清楚,因此,争议的焦点并不在于事实的确认,而在于法律对该事实的认定。

        14.某商场促销活动时宣称:“凡购买100元商品均送80元购物券。对因促销活动产生的纠纷,本商场有最终解释权。”刘女士在该商场购买了1000元商品,返回800元购物券。刘女士持券买鞋时,被告知鞋类商品2天前已退出促销活动,必须现金购买。刘女士遂找商场理论,协商未果便将商场告上法庭。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认识是正确的( )

        A.从法律的角度看,“本商场有最终解释权”是一种学理解释权的宣称

        B.本案的争议表明,需要以公平正义去解释合同填补漏洞

        C.当事人对合同进行解释,等同于对合同享有法定的解释权

        D.商场的做法符合“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答案B

        考点法律解释

        解析选项A错误。从法律的角度看,学理解释是学术性或常识性的解释,不被作为执行法律的依据。本案中,某商场促销活动时宣称“本商场有最终解释权”是一种法定解释即有权解释,而非学理解释。

        选项B正确。本案中,商场对促销活动优惠券的使用所进行的解释有违公平正义原则,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若按照商场的解释就会导致自己当初订立合同时的目的无法实现。因此,需要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去解释合同才能填补交易中的漏洞。

        选项C错误。享有法定解释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权解释的人,其作出的解释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本案中,当事人对合同进行解释,不能等同于他们对合同享有法定的解释权。

        选项D错误。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包含两方面内容:对于个体而言,一个人主张某一权利意味着负有一定的义务;对于他人而言,某一个体的权利须伴随着他人的义务。本案中,商场的做法不符合“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本商场有最终解释权”不是学理解释。同时其作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商场对它的解释没有遵循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而是有违公平正义的。该商场对促销活动优惠券的使用所进行的解释正是没有基于公平正义原则,所以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按照商场的解释就会导致自己当初订立合同时的目的无法实现。所以需要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去解释合同才会填补交易的漏洞。

        15.苏某和熊某毗邻而居。熊某在其居住楼顶为50只鸽子搭建了一座鸽舍。苏某以养鸽行为严重影响居住环境为由,将熊某诉至法院,要求熊某拆除鸽棚,赔礼道歉。法院判定原告诉求不成立。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错误的( )

        A.本案涉及的是安居权与养鸽权之间的冲突

        B.从案情看,苏某的安居权属于宪法所规定的文化生活权利

        C.从判决看,解决权利冲突首先看一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是否造成对他人权利的实际侵害

        D.本案表明,权利的行使与义务的承担相关联

        答案B

        考点权利与义务法律关系的内容

        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熊某的养鸽权与苏某的安居权之间发生的冲突。

        选项B说法错误。首先,我国《宪法》没有规定“安居权”;其次,我国《宪法》规定的“文化生活权利”指的是进行科学研究、文学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不包括安居权。

        选项C、D说法正确。本案中,法院判决苏某诉求不成立,是因为两者的权利都受法律保护。权利的行使与义务的承担是相关联的,两者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当事人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前提是不能干预或损害他人权利的行使。

司法考试历年试题解析:民事法(三)d

        一、多项选择题

        1.甲公司拥有一项汽车仪表盘的发明专利,其权利要求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可以分解为a+b+c共三项,在说明书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特征为a+b+c+d共四项。乙公司制造四种仪表盘,其必要技术特征可以作四种分解,甲公司与乙公司的必要技术特征所代表的字母相同,表明其相应的必要技术特征相同或等同。乙公司的技术侵犯了甲公司专利的有:

        A.b+c+d

        B.a+b+c

        C.a+b+d+e

        D.a+b+c+d+e

        参考答案

        1、考点全面覆盖原则;专利法的保护范围

        难度★

        答案BD

        解析:《 专利法 》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因此,甲公司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特征a+b+c为准,另外,根据全面覆盖原则的要求,只要包含全部的在先专利的技术特征,就构成侵权。A、C两项并未包含全部的技术特征,不构成对甲公司专利的侵权。A、C两项错误,不当选。B、D两项正确,当选。

        故本题选BD。

       (2005年)

         (一)

         马俊1991年去世,其妻张桦1999年去世,遗有夫妻共有房屋5间。马俊遗有伤残补助金3万元。张桦1990年以个人名义在单位集资入股获得收益1万元。双方生有一子马明,1995年病故。马明生前与胡芳婚后育有一子马飞。张桦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由表侄常生及改嫁儿媳胡芳养老送终。5间房屋于2001年11月被拆迁,拆迁单位与胡芳签订《危旧房改造货币补偿协议书》胡芳领取作价补偿款、提前搬家奖励款、搬迁补助费、货币安置奖励费、使用权补偿款共计25万元。请回答以下81-84题。

         81.下列各项中何者属于遗产?

         A.提前搬家奖励款

         B.搬迁补助费

         C.货币安置奖励费

         D.使用权补偿款

         答案:CD

         考点:遗产的范围

         详解:货币安置奖励费、使用权补偿费属于被继承人所有,是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下的个人合法的财产,属于遗产范围。

         评论:遗产是被继承人生前所有的财产,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后取得财产不属于遗产,本题考察遗产的性质。

         82.马俊的伤残补助金、张桦集资入股收益的性质应如何确定?

         A.伤残补助金和集资收益均为个人财产

         B.伤残补助金为个人财产,集资收益为夫妻共同财产

         C.伤残补助金为夫妻共同财产,集资收益为个人财产

         D.伤残补助金和集资收益皆为夫妻共同财产

         答案:B

         考点:夫妻共同财产、个人财产

         详解:婚姻法第18条规定,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属于个人财产。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集资收益应当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评论: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界定,是婚姻法的基本考点。

         83.下列关于常生可否得到补偿的说法何者正确?

         A.应当得到补偿,分配数额应当小于法定继承人

         B.应当得到补偿,分配数额可以等于或大于法定继承大的继承份额

         C.如常生明知法定继承人分割遗产而未提出请求,即丧失遗产分配权

         D.如常生要求参与分割遗产,应在继承开始后1年内提出请求

         答案:BC

         考点:继承人

         详解:继承法第14条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配给他们适当的遗产。继承法意见31:依继承法第十四条规定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分给他们遗产时,按具体情况可多于或少于继承人。注意,B的表述是“可以”,故正确,而A的表述是“应当”,故错误。32:依继承法第十四条规定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在其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本人有权以独立的诉讼主体的资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在遗产分割时,明知而未提出请求的,一般不予受理:不知而未提出请求,在二年以内起诉的,应予受理。故C正确。

         评论:关于尽到赡养义务应当分得遗产的人,以前很少考到,容易被忽略,是一个冷门考点。关于“应当”、“可以”的语言陷阱,则是词考一以贯之的花样。

         84.下列关于胡芳及其子女遗产继承权的说法何者正确?

         A.胡芳对张桦尽了主要瞻养义务,应列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B.马飞对张桦的遗产享有代位继承权

         C.胡芳再婚后所生子女对张桦的遗产享有代位继承权

         D.马飞对马俊的遗产享有转继承权

         答案:ABD

         考点:第一顺序继承人、代位继承、转继承

         详解:根据继承法第12条,尽到赡养义务的儿媳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由于儿子马明的死亡时间在父亲马骏之后,而在母亲张桦之前,所以其子马飞可同时适用转继承和代位继承。

         评论:本题迷惑之处在于两个被继承人死亡时间不同,而继承人在期间身亡,则为代位继承和转继承同时适用奠定了条件。这需要考生细心注意。

         (二)

         甲对乙享有60万元债权,丙、丁分别与甲签订保证合同,但未约定保证责任的范围和方式。戊以价值30万元的房屋为乙向甲设定抵押并办理了登记。请回答以下85-88题。

         85.下列关于乙、丙、丁关系的表述何者正确?

         A.丙、丁的保证都为连带责任保证

         B.丙、丁对乙的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但彼此之间不负连带责任

         C.若丙与丁事后约定各自担保乙的30万元债务,该约定未经甲的同意不能生效

         D.若丁代乙清偿了全部债务,应首先向乙追偿,若乙不能偿还再要求丙分担责任

         答案:AD

         考点:连带保证

         详解:未约定保证责任的范围和方式的,推定为共同连带保证,故A正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19条: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以其相互之间约定各自承担的份额对抗债权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故C表述不能生效错误,而是不得对抗债权人。第20条: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不能追偿的部分,由各连带保证人按其内部约定的比例分担。没有约定的,平均分担。可以推出,共同保证人应先向债务人追偿,不足部分再向其他保证人追偿。

         评论:连带保证的发生、内部约定的效力、清偿权的行使,都在本题中集中考察。

         86.下列关于丙、丁、戊关系的表述何者正确?

         A.若甲放弃对戊的抵押权,则丙、丁只对甲的30万元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B.若甲要求丙、丁承担保证责任,丙、丁可主张先诉抗辩,要求甲先行使对戊的抵押权

         C.甲可以在丙、丁、戊中任意选择一人,要求承担担保责任

         D.若甲、戊之间的抵押被宣告无效,丙、丁应对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答案:ACD

         考点:人保物保的竞存、物保消灭对人保的影响

         详解:本题考察物保人保的竞存。根据担保法解释第38条,第三人物保与第三人保证共存时,物保、人保约定担保份额的,为按份之债,无此约定,当事人为连带责任。债权人放弃物保的,保证人在其弃权范围内免责;物保合同无效、被撤销,保证人承担全部责任。故选ACD.

         评论:人保物保竞存是担保法的难点之一,也是司考经常涉及的老考点,特别是物保消灭对人保的影响,是担保竞存必然延伸出的一个考点。

         87.若甲对乙的债权已过诉讼时效一年,下列说法何者正确?

         A.乙若对甲进行清偿,则事后无权要求甲返还

         B.丙若对甲进行清偿,则无权对乙进行追偿

         C.甲不能对戊的房屋行使抵押权

         D.倘甲催告乙还款,乙在催款通知上签字,诉讼时效将因中断而重新起算

         答案:AB

         考点:时效届满的效果

         详解:时效届满,债权并不消灭,为“自然债”,可以自愿偿还,不得反悔。故A正确。保证人可以自愿就已过时效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但不得向债务人追偿,否则将导致债务人时效利益的丧失。故B正确。担保法解释第12条: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二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故C错误。时效届满不能再发生中断,故D错误。

         评论:时效届满的债权的担保责任承担,这是考生复习中容易忽视的考点。应当注意,该担保责任并不是当然的也免除。

         88.若乙的朋友己与乙达成协议,由其代替乙向甲还款,下列说法何者正确?

         A.该协议在通知甲后发生效力

         B.如甲同意该协议,则丙、丁不再承担保证贡任

         C.甲同意该协议,戊无论同意与否均应继续承担抵押担保责任

         D.若甲、戊都同意该协议,甲对戊的抵押权不因债务转移而受影响

         答案:BD

         考点:债务承担对担保责任的影响

         详解:债务承担须经债权人同意,而非通知生效。根据担保法解释第29条,债务承担未经保证人同意,保证人免责。故B正确。解释第72条规定,第三人提供抵押的,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未经抵押人书面同意的,抵押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担保责任。故选D.

         评论:债务承担对担保责任的影响,也是司考的一个常见考点,本题特色在于将保证责任与抵押权一并考察。

       好了,关于“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